首页

八奶奶女王户外钻胯

时间:2025-05-30 06:46:25 作者:成都非遗节“玩”出新花样 老手艺搭上科技“顺风车” 浏览量:23517

  中新网成都5月29日电 (杨予頔 岳依桐)76岁的成都大爷王拥军手持毛笔,在画布上随意勾勒,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随即将图画转化为生动的数字苗族刺绣,屏幕上生成的鲜花纹样刺绣栩栩如生,走线痕迹都清晰可见。“这可真是‘笔下生花’了!”王拥军开怀大笑,赶紧掏出手机拍下自己和AI合作的成果。

  这是5月29日发生在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“科技赋能非遗专题展”现场的一幕。据介绍,该专题展展出16家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推出的30余项可参与、可互动的科技体验装置,民众可通过游戏、VR数字展览、短视频等多种形式体验创新成果,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“双向奔赴”,引发广泛关注。

  烧水、添茶、控温、冲泡、洗茶、温杯、润茶、分汤……展馆另一侧,首次亮相的机器人“小羲”正在展示自己“苦学”已久的功夫茶技艺。茶香弥漫,前来品茗的观众都新奇不已,连连赞叹。

正在展示功夫茶艺的泡茶机器人“小羲”。记者王磊 摄

  据“小羲”的创作者——星眸视界科技机器人研发总监向浩介绍,研发人员将泡茶技艺数据化,“小羲通过强化学习后,就能泡出一杯功夫茶。这个机器人本身就已经具备多种技能,经过编程学习后,已经可以复刻大部分传统工艺。但还有很多流传千年的‘精细活’,目前的机器人还不能完全实现。”向浩直言,“将科技与传统结合,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,让传承更有趣有‘料’。”

  走进“织造万象”沉浸式蜀锦交互体验空间内,一台以老官山汉墓织机为原型打造的“数字织机”立于正中。观众左右滑动织机上的梭子,屏幕上便会实时“织出”精美的蜀锦纹样,在互动体验中感知蜀锦纹样之美与“经纬交织”的技艺精髓。

沉浸式蜀锦交互体验空间内,民众沉浸体验“虚实交织”。杨予頔 摄

  在《有趣的甲骨文》大型数字沉浸式展览现场,佩戴了智能设备的观众走走停停,不时抬起手臂挥舞。虽然看起来有些“奇怪”,但实际上,他们正在穿行于虚实交织的商代王城,与甲骨文进行一场“时空对话”。

  宇宙猜想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瑞介绍说,《有趣的甲骨文》大型VR沉浸式数字展览以XR混合现实技术重构殷商文明图景,相比传统书本或电视展示,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仿若身临其境。“这种互动模式改变了以往受众被动观赏文物的状态,让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。”

  非遗邂逅数字科技,跨越时空的对话碰撞出何种火花?“超酷!”“00后”观众张伊晟的答案很直接,“这个展览不仅让我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有多么丰富精彩,也感受到了数字科技发展的速度。”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日本自卫队舰艇进入台湾海峡活动 外交部:中国军队已依法依规处置

韩正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。韩正表示,面对世界之变、时代之变、历史之变,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,提出全球发展倡议、全球安全倡议、全球文明倡议,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,为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、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。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,把握时代发展机遇,携手应对风险挑战,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近距离听诉求 高效率解难题

“有时候都觉得自己与世隔绝了,有事只能打座机电话。给家里打手机电话只能挑时段,到处找信号。”刚开始不适应环境的陈家强,后来也逐渐习以为常。

非遗献礼祖国华诞 浙江瑞安展现“百工之乡”魅力

扬州瘦西湖附近,有一条邗沟。公元前486年,吴王夫差开凿邗沟,第一次用人工的方式沟通了江淮两大自然水系。《左传》将此记载为“吴城邗,沟通江淮”,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由此计起。

刘兆玄:两岸青年企业家应共创双赢

相较于啫啫肥肠,有人更钟情于啫啫鱿鱼,鱿鱼的鲜嫩在砂煲的高温焗制下展露无遗。入煲瞬间,鱿鱼迅速蜷缩,锁住自身的鲜美汁水,同时吸收了砂煲与调料的独特风味。出锅后的啫啫鱿鱼,外表略带金黄,散发着诱人的光泽,入口先是感受到鱿鱼的爽脆弹牙,随后是浓郁的鲜香在口中散开,仿佛将大海的鲜美与砂煲的热情完美融合。

夜郎古酒262轮重阳下沙正式开启 首次开展“酿福论坛”

郭俊峯会见媒体时提到,仅10月1日就有逾22万人次内地旅客入境,较去年同日的逾17万人次升幅明显。国庆黄金周期间,各入境口岸运作畅顺,当中以罗湖及落马洲支线出入境口岸较为繁忙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